[2014-09-24]
“声东击西”乃是三十六计“胜战计”中的最后一计,根据字面理解内涵,指表面上声言攻打东面,其实是攻打西面。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。语出《通典·兵六》:“声言击东,其实击西。”此计和三十六计中的其他部分计策有异曲同工之妙,均是通过制造假象使用计对象产生误判从而达到自己的战术目的,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频率非常之高。大到政商博弈(本田雅马哈之争),小到体育技术(比如篮球中的欧洲步)均有广泛应用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,徐晃,魏延,曹操等人均使用过“声东击西”之策,而布局最大,影响最广者,当属三国后期钟会掀翻吴蜀的宏伟布局。
魏军同蜀军于陇西一带经过连年较量,魏军在军事上终于占了上风,这时手握朝政的司马昭提出了统一天下的战略思想。于是,魏军一改过去的守势,趁姜维率军避祸屯田,准备向西川发动大规模进攻。
但在进攻之前,担任主攻任务的钟会却明令青、兖、豫、荆、扬五州各造大船,又遣唐咨于登、莱等州沿度收集渡船,大造伐吴声势,这实在令人费解。司马昭不知其意,遂召钟会问:“子从旱路收川,何用造船耶?”钟会回答:“蜀若闻我兵大进,必求救于东吴也。故先布声势,作伐吴之状,吴必不敢妄动。一年之内,蜀已破,船已成,而伐吴,岂不顺乎?”司马昭大喜,这“声东击西”之策,恰能震慑吴国,麻痹蜀国,教两者不能相救,无疑减轻了攻坚难度。
却说魏兵既发,早有细作入沓中报知姜维。姜维当即申奏后主:“请降诏遣左车骑将军张翼领兵守护阳安关,右车骑将军廖化领兵守阴平桥:这二处最为要紧,若失二处,汉中不保矣。一面当遣使入吴求救。臣一面自起沓中之兵拒敌。”然而后主刘禅每日与宦官黄皓在宫中游乐,不理朝政。忽接姜维之表,即召黄皓问曰:“今魏国遣钟会、邓艾大起人马,分道而来,如之奈何?” 皓奏曰:“此乃姜维欲立功名,故上此表。陛下宽心,勿生疑虑。臣闻城中有一师婆,供奉一神,能知吉凶,可召来问之。”如此荒诞,简直令人瞠目结舌。最终魏军乘机一鼓作气,火速攻下汉中。而吴国不敢轻举妄动,最终都未能救援。
“声东击西”以假动作欺敌,掩护主力在第一时间击其要害。钟会凭借声东击西布下的大局,保证了在其死后晋国依然能受其余惠。最终楼船破吴,三分归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