充值中心 | 在线客服

三国兵法考之“趁火打劫”——袁绍趁火取冀州

[2014-09-17]

“趁火打劫”乃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五计,按照字面来理解,意为:趁着别人家中着火,前去打劫钱财。将其放置在战术语境中的意思也基本和字面义相当,即在敌方由于内因或外因处于混乱或不稳定的状态时,果断出手,给予对方沉重的打击。此计在中外军事史上拥有众多经典战例,强取豪夺式的命名充分说明了“兵者,诡道也”的用兵本质。在诡谲莫测的三国时期,“趁火打劫”更是习以为常。


讨卓联军公推袁绍为联军盟主攻占洛阳后,便各自心怀鬼胎,不仅不能同心协力,反而争权夺利、互相兼并,以致讨卓联盟迅速瓦解。于是乎各路诸侯各自为战,自谋发展。

当时,洛阳一带几乎已成废墟,袁绍觉得在这里已无戏可唱,便于次年率军退屯河内(今河南武陟县西南),观望形势发展。渤海郡属冀州,因而袁绍在名义上应算冀州牧韩馥的部下,所以韩馥经常派人运送粮草接济袁绍。谁知好心不得好报,袁绍及其部下却暗中算计起富庶的冀州来。谋士逢纪向袁绍献计说:“大丈夫当纵横天下,怎能光靠人接济为生!冀州乃钱粮广盛之地,将军何不取之!” 。

得到袁绍赞同后,逢纪进言说:“可暗中派人送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,约其共攻冀州,平分其地。他必定欣然起兵攻冀州。面对公孙瓒的进攻,韩馥必会请您协助守冀州。您便可趁势行事,冀州唾手可得。”袁绍闻言大喜,即依计送信给公孙瓒。瓒得信,即应约发兵杀奔冀州而来。袁绍又使人将公孙瓒发兵攻冀州的消息密报韩馥。韩馥得报后,即召集谋士荀谌、辛评二人商议对策。荀谌说:“公孙瓒率领燕、代之众,长驱而来,锐不可当。今袁绍智谋过人,手下名将极广,将军可请其同治州事,就不伯公孙瓒了。”韩馥以为得计,便差人去请袁绍。长史耿武谏曰:“袁绍孤客穷军,仰我鼻息,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,绝其乳哺立可饿死。怎可反将州权委托给他?这无异于引狼入室啊!”忠厚的韩馥答道:“我本是袁家先世的故吏,才能又不如袁绍,让贤是自古以来的美德,现在我决定请袁绍与我一同治理冀州,诸位不要忌妒!”耿武等人见韩馥固执己见,不听忠告,只好叹息而出。

数日后,袁绍应韩馥之邀,率领大队人马来到冀州。忠于韩馥的耿武、闵纯不愿冀州落入袁绍之手,便伏于城外,欲刺杀袁绍,结果被袁绍大将颜良、文丑所杀。袁绍入据冀州后,即以韩馥为奋威将军,并以自己的亲信部下田丰、沮授、许攸、逢纪分掌州事,架空韩馥,逐渐篡夺韩馥之权,终将冀州据为己有。韩馥懊悔无及,携家眷投靠陈留太守张邈去了。

公孙瓒见袁绍不讲信义,独吞了冀州,不肯平分其地,因而与袁绍结下仇怨,彼此攻伐。但公孙瓒哪里是袁绍的对手,屡战屡败,后来被袁绍围困于易京(今河北雄县西北),最终走投无路,自焚而死。这样,连公孙瓒割据的幽州也落入了袁绍之手。

逢纪为袁绍谋划的这出“趁火打劫”的高明之处在于,并没有一味等待对方“坐等火起”,而是在对方看似没有内因或外因困扰的情况下主动采取行动,营造有利于自己趁乱袭击的条件,是为“主动放火”。由此可见,兵法的使用绝不是拘泥于教条或者是特定场景,而是要视情况灵活机变,才能无往不利。